学校官网 | 联系我们 | 物流实验室 | 北京物资学院 |
2007年就业政策及就业市场状况综述

文章来源:       时间:2015/11/12  点击次数:   [ 字体:  ]  

一、背景描述

200610月—11月校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“中国高新技术人才智力交流会”和在东莞举办的“第三届全国高校(东莞)校企合作交流会”及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在北京主办的“2006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”。活动过程中,就业指导中心参会老师与到会领导、专家、企业hr专家及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做了比较广泛的交流,在汇总及分析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基础上,形成本综述。

二、就业政策及就业市场综述

一)就业政策

以下所列就业政策主要来源于“2006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”。由于是现场笔录,故存在表述不准确的可能,最终就业政策以教育部或相关政府部门颁发的文件为准!本综述只用作内部参考!(主要来源: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助理巡视员 张浩明)

1、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

2007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,增幅高;

★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。表现在东部地区需求有限,中西部地区需求虽有增长,但吸引力依然不足;

★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毕业生增长较快,但这些学校就业工作基础比较薄弱,增加了就业工作新的难点;

★新的就业政策尚待进一步落实;

★高校和地方对待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;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

★全社会就业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变化

2、教育部2007年就业工作设想和措施

1)八项措施

面向基层就业为重中之重,即把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、到西部就业作为核心工作来抓。把各项政策、项目做实、做细、做深;

五个政策:

助学贷款向基层就业和西部就业倾斜。即申请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到基层、西部就业可以延长还贷期;

进一步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;

促进到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劳动人事政策的落实;

落实升学考试加分的政策:如考研和公务员考试;

确实落实到西部工作的中转政策:人去编制去,人走编制走。

五大项目:

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;

“三支一扶”计划;

农村教师待岗计划;

村官计划

各地启动社区工作者计划。

主动适应形势变化,开辟新的就业渠道。如:引导中小企业、民办企业、社区服务机构、非政府组织等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;

大力促进就业市场的开发和完善,切实加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项目和社会保障机制;

市场导向原则:以区域性、行业间合作形成共同的就业市场体系。

加大劳动监察力度,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中。自200691以后,由劳动、人事部门统计大学生就业情况并做好大学生失业登记等;

联合发改委、国资委等部委创建大学生就业网络联盟(72所部委直属院校先行)。启动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及就业指导教师培训计划;

大力加强毕业生实习和见习制,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,推动高校与中小企业的合作。做好教育部主办的创业计划竞赛、各地要通过经费划拨和社会捐资等多种形式筹建大学生创业基金;

各高校要稳定招生规模,年度招生计划与年度就业情况适度硬挂钩。

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考核;各地要广泛开展就业工作评估,对先进典型要表彰奖励,对评估不合格的高校和专业要坚决改正。特别要做好民办院校、高职高专、新办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就业工作;

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,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、市、县三级就业管理体制。继续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,推动各地大学生就业工作向市县转移,实现就业责任主体重心下移。各高校就业工作切实实现党委书记亲自抓的一把手责任制,认真做好大学生毕业、就业、离校的教育工作;

转变就业观念,改善就业舆论环境。各高校必须做好毕业生的教育工作;

2)两项服务

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将2007年定为就业工作服务年。重点做好以下2项服务工作;

信息服务工作。

创建全国高校就业信息网络联盟,1120正式启动,形成就业工作全天候、多功能、广覆盖的效应;

指导服务工作。

队伍建设:教育部2007年将开展就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工作;选拔优秀就业指导教师赴香港进修;委托北师大进行就业指导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班培训班培训工作(单考单招);

课程建设:教育部颁发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,全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。

教育部强调和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继续加强和落实就业工作“三到位”和“四化”工作。

二)就业市场

2007年全国就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,新增就业力人口1000万,其中大学毕业生580多万(2006年毕业生为413万),就业压力实实在在摆在面前。就广东省而言,2007年高校本专科毕业生27万(2006年是19.8万),如果加上在外省就读的广东籍毕业生源和南下找工作的外省毕业生,其数量将是庞大的就业群体。但是,据南方电视台报道,2007年广东省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比去年至少减少2成,这样一个事实对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!

就业市场现象:(以广东省为例)

1.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迅速,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在增加,但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或就业关注点依然落在广州、深圳。

如:东莞市作为经济极具活力的地区之一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毕业生前来求职,同样吸引了大批外地高校前来寻求校企合作。在“第三届全国高校(东莞)校企合作交流会”上,较上一届比,参会高校数量增加,出现了重点高校和省级就业指导中心参会。但是这一类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工程技术类、精细化工类、电子电气自动化类、酒店管理类等,对文化类、管理类毕业生虽有需求,而数量有限。

2.民营企业在GDP中占到了7080%,对于人才的需求迫切,应该是就业的主战场,但毕业生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。

企业对高校的建议:

1.高校应该更多的聘请项目经理级别的人到学校任教,与学生做最直接的沟通,更有效的传递企业的需求;

2.校企关系日益密切,但沟通的频率太小,特别是能够影响课程设置的沟通就更少;

3.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,导致企业需要“包子”而学校却提供了“蛋糕”。

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:

1.自身的方向感要明确;

2.要有吃苦耐劳、实干的精神,诚实守信;

3.要让自己真诚,要能够融入团队,不要让团队讨厌;

4.要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;

5.要明确认识到,企业和学校评价人才的标准不一样。在学校可能是好学生,但到了企业不一定是好员工。